【本報訊】澳洲外交貿易部(DFAT)一個月內三度強化赴美旅遊警示,劍指特朗普政府日趨嚴苛的邊境管控政策,澳洲外交部發言人稱此舉旨在確保公民充分知曉潛在風險。
儘管美國整體旅遊警示級別維持「綠色」(常規安全預防),但加強了對在邊境被拘留的警告,並要求在國內旅行時攜帶身份證明,這也顯示了兩國關係微妙變化。
DFAT於4月4日率先更新Smartraveller網站資訊,突出強調美方邊境官員有權檢查旅客電子設備、社群帳號及通訊紀錄,拒檢者可能遭遣返,4月16日追加「30天居留登記制」提醒,5月6日再警示境內航班須持符合國土安全部標準的證件登機,而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蒙面特工在街上抓捕人員並將他們驅趕走的畫面也加劇了人們的恐懼。
這一系列變化導致澳洲前往美國的假日旅遊人數大幅下降
雖相關法規早於特朗普上任前存在,但美國特朗普政府1月20日簽署《保護美國人民免於入侵》行政命令後,執法力道驟增,政策衝也擊立竿見影。
澳洲最大旅行社Flight Centre坦承,今年首季赴美休閒旅遊驟減7-10%,4月跌幅擴大到16%,商務旅行亦下滑7%。
執行長特納說,部分旅客直言「厭惡特朗普政策」,更多人擔憂邊境扣押案例激增。該公司為此下條年度獲利預估達1億元。
特納分析,多數澳人仍符合免簽資格,但「恐慌情緒比實際政策變化更致命」,而美方近期高調執法也加劇了澳人的不安情緒,預計目前的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平等澳洲(Equality Australia)法律總監科克希爾(Heather Corkhill)發出特別警告,建議性別認同與出生證明不符或具社運背景的LGBTQIA+旅客重新考慮赴美計畫。
該組織揭露,今年全美各州通過數百項限制性別標記、廁所使用等「反同法案」,聯邦層面更授權邊境官員深度審查旅客數位足跡。
科克希爾說,我們接獲多起案例,有旅客預先刪除手機內容、背誦律師電話自保,這一風險短期內不會消退。
據悉,美方今年已加強盤查入境者的社媒貼文與社運參與史,曾有活動人士因臉書按讚紀錄遭留置訊問。
儘管Flight Centre預估衝擊屬短期現象,但旅遊業者私下透露,若特朗普政府持續強硬作風,澳洲赴美市場恢復恐怕還需要時間。(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