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儘管羊毛業市場嚴峻,不過一群澳洲年輕牧羊人正以創新技術與多元經營策略,為這項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根據澳洲羊毛生產預測委員會(AWPFC)最新報告,2024到25財年澳洲全國羊毛產量預計暴跌12%,創下自1920到21年以來最低紀錄。
AWPFC分析指出,極端乾旱與生產成本飆升是產量下滑主因,自2020年以來,東部主要牧區降雨量持續低於平均,導致牧草生長受阻,羊群規模縮減。與此同時,剪毛工資與運輸費用上漲30%,迫使許多牧民轉向肉牛養殖或經濟作物。目前全國綿羊存欄量僅餘7,200萬頭,較1990年代高峰期已經減少近六成。
不過,面對產業寒冬,23歲的第五代牧羊人麥格菲克選擇逆勢而為。這位成長於新州Monaro地區的年輕女性從小在剪毛棚生活,如今她將基因組檢測技術引入家族育種場。她說,通過全國羊群基因數據比對,我們能精準篩選出抗病性強、毛質優良的種羊,可使羊毛細度提升至16微米以下,每公斤價格翻倍。
她近期獲選參與「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的中國考察團,見證了澳洲85%羊毛在中國加工成高端面料。
她說,中國市場對優質羊毛的需求堅定,這讓我確信自己的堅持有意義。
而在New England地區,26歲的第六代牧羊人道森正進行一場基因革命。他將法國夏洛萊肉羊與澳洲美利奴、無角陶塞特羊雜交,培育兼具優質羊毛與肉質的「雙重用途品種」。
他說,新品種母羊產羔率提升20%,胴體重量增加15公斤,羊毛卻仍維持19微米高品質,這樣做能分散市場風險,羊毛價跌時靠羊肉收益平衡,反之亦然。
新州中西部的牧民萊格採取「三足鼎立」策略:40%收入來自超細羊毛,30%來自羔羊銷售,30%來自種羊培育。
他說,產業週期起伏是常態,關鍵在分散風險。
萊格樂觀認為,隨著全球永續時尚興起,羊毛作為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纖維,需求終將回升,堅守者將迎來價格回升的紅利期。
儘管短期產量下滑,澳洲羊毛局(Australian Wool Innovation)數據也顯示,2024年中國高端服裝市場對19微米以下超細羊毛需求逆勢增長8%。
悉尼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克羅克说,產業規模縮減將加劇優質羊毛稀缺性,未來五年頂級羊毛價格可能上漲25%。(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