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氣候變化影響野生動物活動 給生物安全防控帶來新難題

【本報布里斯本訊】澳洲北部有紅土沙漠、雨林和崎嶇海岸線,地形廣闊複雜多樣,不過卻面對著一樣的威脅。

這片橫跨北領地、昆州和西澳的偏遠土地是候鳥、貨櫃船和遊客的入境點,隨著經濟成長和氣候變遷改變了遷徙方式,新的病蟲害威脅也隨之而來。隨著春天的臨近,當局擔心更大面積生物危害。

獸醫林奇在昆州遠北區長大,作為Nuffield獎學金的一部分,他研究了改善牛肉行業生物安全的方法,不過,她已經發現氣候變遷正在影響野生動物的活動。

林奇說,我們已經看到動物的不同遷徙變化和模式以及昆蟲族群的變化,動物正在進入它們以前從未去過的地方。

在南部各州正在與H7禽流感爆發作鬥爭之際,澳洲代理首席獸醫官漢密爾頓說,棲息地的喪失和城市化也影響了鳥類的遷徙。鳥類數量在乾旱期間減少,在雨季期間激增,它們每年春天定期從西伯利亞,甚至更北的地方,一路遷徙數千公里,到達澳洲各地濕地,如果攜帶病毒,確實會給澳洲北部以及南部生態特別是農業帶來影響。

澳洲仍然沒有致命的H5N1禽流感病毒,不過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春季發生變化。

漢密爾頓的辦公室負責就動物健康問題向聯邦政府提供建議,他說,野鳥可以攜帶很多疾病,機構現在正對野生鳥類族群進行監測,但這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我們也無法阻止野鳥進入澳洲。

30年來,聯邦政府的北澳檢疫策略一直針對西澳Broome和昆州凱恩斯之間的邊境,重點監視目標害蟲、疾病和雜草出現的早期跡象,並與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鄰國合作,鼓勵通報動物疾病跡象。

不過,國家野豬管理協調員查南說,雖然大家都希望防止新的入侵,不過老敵人也仍然構成重大威脅。野豬是「放大宿主」,可能導致人類和動物疾病迅速傳播,而在澳洲偏遠地區,野豬和家養豬發生互動,這些地區並不常受到監控,結果就是這些疾病會在人們沒有意識到或意識到的情況下傳播給肉牛和更多物種,其中包括日本腦炎病毒,該病毒 2022年從昆州遠北地區傳播到澳洲南部。據信是通過蚊子叮咬受感染的鳥類和豬傳播。

漢密爾頓說,維持嚴格的生物安全控制對於國際貿易、澳洲的糧食安全、旅遊業和環境至關重要,許多接受澳洲高價值產品的國家都要求澳洲沒有某些疾病,但是只有通過農場良好的生物安全標準以及與野生動物接觸的人類意識到疾病跡象才能維持這一點,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干預。(子力)

分享 / Share :

[post-views]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