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維州梅毒疫情持續惡化 孕婦篩查製度全面升級

【本報墨爾本訊】維州正面臨一場日益嚴峻的梅毒疫情,這一曾被認為在發達國家已絕跡的性傳播疾病正快速蔓延。

最新數據顯示,過去八年,維州已有10名嬰兒因梅毒死亡,9名新生兒確診感染。衛生部門因此緊急出臺新規,全面升級孕婦篩查製度,建議所有女性在懷孕期間進行三次梅毒檢測,而不是先前的一次,以抑制先天性梅毒的發生率。

先天性梅毒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趨勢,經過 25 年的中斷,該疾病於 2017 年在維州再次出現。

維州副首席衛生官麥格拉思在疫情通報會上指出,該州梅毒感染率在過去十年間呈現「令人擔憂的上升趨勢」。2023年,全州報告的傳染性梅毒病例達1450例,較2014年的637例激增超過一倍,育齡女性感染人數也從2016年的99例飆升至2023年的274例,增幅高達177%。

梅毒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尤為嚴重。感染梅毒的孕婦中約40%可能出現死產或嬰兒夭折,幸存的嬰兒中又有40%可能面臨失明、智力障礙等終身殘疾。

Monash Children』s Hospital傳染病專家卡爾醫生描述了診治過程中的困境,稱每周都有多名疑似感染的新生兒需要跟進。這些嬰兒出生時往往無症狀,但可能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出現神經系統損傷、聽力視力障礙等問題。

專家分析認為,疫情暴發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無保護性行為的增加和公眾對梅毒認知的不足。原住民社區的感染率是非原住民群體的7倍,凸顯了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問題。

新的篩檢制度將識別出懷孕期間感染梅毒的人並確保她們接受治療,其中包括注射青黴素,早期治療可防止梅毒透過胎盤感染胎兒。該方案的出臺被視為阻斷疫情蔓延的關鍵舉措。只要在懷孕28周前完成青黴素治療,就能有效預防98%的母嬰傳播。

新規實施初期可能會出現病例報告數「激增」的現象,實際上是發現既往未被診斷病例的正常過程,衛生官員呼籲公眾重視檢測和治療,不必恐慌。

這場疫情不僅考驗著維州的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也為全社會的性健康教育敲響了警鐘。在全球化背景下,曾經被控製的傳染病可能隨時卷土重來,因此保持警惕和科學防範至關重要。

聯邦衛生部說,育齡婦女、男男性行為者以及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是高危群體,衛生部門正在加強宣教活動,以應對梅毒疫情對特定人群的影響。(美麟)

分享 / Share :

[post-views]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