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雖然悉尼大學在積極吸引貧困家庭學生,不過統計顯示去年大部分新生仍來自私立高中。
數據顯示,該校近60%的新生曾就讀於私立或天主教學校,比例略有上升,而公立學校畢業生占比降至41%,低於2023年的44%。這一變化部分歸因於悉尼大學自2022年起實施的10年戰略,旨在通過獎學金優先吸引弱勢學生。盡管公立學校學生人數下滑,但負責對外交往的校長安德魯斯對學校的努力表示自豪。她指出,「MySydney Scholarship and Entry Scheme」正在降低社會經濟地位低下地區學生的入學門檻。按照該計劃,中等教育學士學位的最低ATAR從80分降至70分,法學綜合課程從99.5分降至95分,醫學博士課程對貧困學生的入學ATAR從99.95分降至99.5分。安德魯斯強調,不應將非公立學校等同於高收入家庭,或認為公立學校只服務於社會經濟背景較差的學生。大學已取消部分課程的數學先修課程,以適應更多學生背景。此舉促使商科和理科學位的申請人數大幅增加。類似模式也出現在其他高校。悉尼科技大學UTS數據顯示,今年入學學生中,22%來自天主教學校,38%來自獨立學校,40%來自公立學校。相比之下,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學生背景更貼近新州高中生情況,公立學校學生佔比60%,私立或天主教學校學生佔比39%。18歲的帕拉齊畢業於紐卡素Newcastle的 Merewether High精英學校,夢想在悉尼大學攻讀藝術和法律綜合學位,她發現校園裏私立學校學生占多數,公立學校學生顯得「另類」。她認為,大學應更關註私立學校以外的領域,但現實是公立學校學生在HSC考試中的表現往往不如私立學校學生。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高等教育專家諾頓教授指出,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很難達到悉尼大學降低後的入學標準,即使入學也可能因學業困難而輟學。雖然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招生和降低ATAR等方式做出努力,但符合條件的學生數量仍然有限。此外,地理因素也是影響學生選擇的重要因素。澳洲學生通常不會為了上大學而搬家,因此通勤距離成為阻礙部分學生進入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障礙。值得註意的是,並非所有高校都收集學生就讀學校的數據。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表示未收集此類數據,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則稱這些數據為「商業敏感數據」。紐卡素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和澳洲天主教大學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則未將學生以前就讀的高中按專業分類。相比之下,西悉尼大學60%的學生來自公立學校。(美麟)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