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年300晴天宣傳吸引遊客 或難名副其實但已見效果

【本報布里斯本訊】遠北昆州向來以雨林、季風和颶風而聞名,不過位於濕熱帶腹地的小鎮Mareeba卻別具一格,自詡為名副其實的「陽光之城」。

由於大分水嶺造成的雨影效應(Rain – shadow effect),Mareeba的降雨量相較於周邊濕熱帶地區明顯更少。

Mareeba處於Cairns以西大分水嶺上的Atherton Tablelands附近,距離澳洲降雨量最多的城鎮Tully僅180公里,自20世紀90年代起,Mareeba便一直以「每年300個晴天」這一響亮標語向遊客宣傳自身,吸引著八方來客。

當地議會表示,強調幹燥氣候對農業和旅遊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並且這種宣傳已取得了一定成功。

澳洲氣象局氣象學家雷加諾表示,Mareeba氣候更幹燥得益於「雨影效應」。山脈東側捕獲水分,大部分降雨落於此,空氣越過西側時已幹燥。濕氣在東側被「擠幹」,西坡處於雨影區,包括Atherton Tablelands大部分地區。

不過「300天陽光」說法難證實,準確測量日照需日照記錄儀,Mareeba無此設備。機

場氣象站記錄這裡年平均晴天86天、陰天95天,遠不及300天,若將「日照」定義為太陽每天至少穿過雲層一分鐘,則可能接近這一數字。蘇日安與沿海地區相比,Mareeba氣候確實更晴朗,不過與澳洲其他地區城鎮相比,並不突出,無法與Burdekin地區和Townsville周邊地區相比。

雖然官方記錄是一回事,但對於來自Rock Ridge Farming的霍伊來說,證據就在他種植的作物中。他在Mareeba和Atherton Tablelands分別種植牛油果和香蕉。盡管種植地相對較近,但他註意到了產量和氣候的差異。

他說在Mareeba和Atherton種植香蕉,Atherton的香蕉比Mareeba晚收割大約四周。這裡的陽光每年可以將生長期節省四周,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采摘香蕉也更高效,且能產出更大的果串,只要有陽光,一切作物都能生長並發揮最佳狀態。

1990年代煙草產業衰落後,Mareeba尋求新定位,「一年300個晴天」口號流行,市議會豎立標牌,成員哈丁(Rochelle Harding)稱晴朗天氣是重要資產,對旅遊業有利,這里是休閑飛行、熱氣球活動理想之地,山地自行車手、徒步者和露營者也受益於穩定天氣。Mareeba的氣候還吸引進行房車旅遊的退休老人群體,他們喜歡這樣的溫暖幹燥。(美麟)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