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墨爾本訊】據本報駐維州市場發展總監李建文信息,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於去週六(14日)假座墨爾本雅拉市Richmond圖書館,舉辦了一場文友創作交流會。當天墨爾本迎來一個暖意融融的初冬時節,藍天如洗,陽光灑滿圖書館的會議廳,為這次文心薈萃的交流會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喜悅。這次交流會吸引了二十多位澳華作協文友踴躍參與,大家懷揣對文學的熱忱,相聚在初冬暖陽下的圖書館,共同暢談創作心得,分享靈感火花。會場內中西合璧的茶點與色香誘人的香蕉柑橙等新鮮水果相映成趣,長桌間茶香四溢,笑語盈盈,劉樂城理事為參會者一一作了報到登記。
整個會議廳洋溢著濃濃的文友情誼與真摯交流的暖意,這不僅是一場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匯,更是一段文學滋養人心、溫潤歲月的美好時光。演講者和題目分別是,程立江:淺談歷史小說《南地北天》的創作心得。盧衍學:寫草根故事,為平民立傳。彭閃閃:淺談跨文化文學的小說創作。沈志敏:談談創作長篇小說《悉尼之夜》的感想。秋林:談《鏡影詩聲》書名的意境。顧睿 :談《走近梵高》寫作的初心、挑戰與收穫。郭毅夫:長篇小說《弄情墨爾本》簡介。徐志長: 《澳華放歌》台前幕後的花絮故事。交流會的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各文友熱情參與,傾情分享。程立江老師談到了他寫作南北朝後期歷史的初衷與感想,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作品中的歷史人物。盧衍學老師在講述他作品中的草根慈善家,是對人性本質的靈魂扣問,令人感動,充滿了正能量。沈志敏老師談笑風生敘述了他的創作經歷,其靈感均來自於他生活工作中的所見所聞,煙火氣十足。彭閃閃老師對跨文學文學小說創作中的語言錘煉,結構技巧,角度選擇的講授,對寫作具有指導意義。秋林老師講解了詩歌書名含義:”鏡”是文化互鑒,”影”是記憶留存,”詩聲”則是共同的文化表達。顧睿老師對梵高照片與作品流傳中的謬誤予以辨析與斧正,彰顯了一位學者對藝術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郭毅夫老師妙趣橫生的語言,令人在會心一笑中有些無奈,但卻讓文友們看到了一位文人的傲骨風采。徐志長會長對《澳華放歌》編輯中的幕前幕後故事悄然揭開一角,期待在讀者中產生持久不衰的心靈共嗚和共情,創立澳華作協獨特的文學印記。當天交流活動時間略顯緊湊,唯一令人感到些許遺憾的是未能有充分的提問互動環節,有些意猶未盡,感謝海藍老師坐在前排位置,全程貼心提示講話時間,讓活動節奏得以有序推進。一場成功的交流會,離不開每一位文友的默默付出與細緻周到的努力,正是這些點點滴滴,匯聚成交流會的溫馨與精彩。雅拉市Richmond圖書館以及中文部主任黃小虹熱情支持並慷慨提供會議廳,為澳華作協這次文學交流會的順利舉行創造了良好條件。正是有賴於圖書館的鼎力協助與黃小虹主任的細緻安排,才讓這場文學交流會得以圓滿舉行,在書香與暖意中留下美好回憶。發言的各位文友事先都作了精心準備,文圖並茂,把他們在創作中的感悟與創作實踐與文友們分享,讓與會的文友們受益滿滿。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