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藝起濯錦—來自熊貓故鄉的技藝”展在悉尼對公眾開放

【本報訊】由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和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共同主辦、成都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藝起濯錦——來自熊貓故鄉的技藝”展,於1月21日在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布展完畢並正式對悉尼公眾開放。該展既是悉尼中國文化中心虎年“歡樂春節”的重點項目,也是悉尼市政府“農歷新年節”(Sydney Lunar festival)的活動亮點。
作為一座擁有4500多年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古城,成都文明的血脈綿延千年,滋養著蜀地,由此誕生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現有非遺代表性項目229個,其中蜀錦織造技藝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此次展出的“藝起濯錦——來自熊貓故鄉的技藝”非遺展由“錦繡未央”“銀絲為畫”“竹木為器”“耀變生輝”“平面化影”等五部分組成,108件來自四川多地的特色作品從成都的“錦”“繡”啟程,用銀絲作畫、竹木作器,展現漆器與陶藝的光耀,呈現年畫與皮影的傳說。色彩鮮艷的蜀錦、變化萬千的錦紋針、精工細作的漆器、工藝繁復的銀花絲……在現場競相“綻放”,綿竹年畫、邛陶賦予了展覽更多的色彩和內涵,而羌族刺繡、彝族銀飾等少數民族技藝則為異國他鄉的觀眾帶來了四川非遺文化的的多樣性,十分震撼。
由於疫情參展非遺傳承人不能親臨現場示範表演,但多位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羌族刺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汪國芳的黑底彩色金錢花紋樣圍裙綴滿了最傳統的紋案,已經是家族的傳家寶;成都漆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宋西平的黑底雕銀絲光鳳紋寶盝盒同款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刁娟的《淡煙水》以銀絲為線勾勒出了大江大海,堪稱現代蜀繡的先鋒作品,許學明的分水油紙傘以別樣的彩線工藝為新年帶來了祥和的祝福……,件件非遺精品無不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高超技藝與匠人精神,引起現場觀眾的嘖嘖贊嘆。
成都漆藝以精美華麗、光澤細潤、圖彩絢麗而著稱。為了更好地解讀非遺“不能說的秘密”,成都漆器世家傳人、四川省級非遺傳承人鄒小屏特別展出九張漆盤,裱布、刷漆灰、雕漆、清拋光等繁復工序濃縮其中,按先後順序以漸變的形態呈現了一件頂級漆器的“誕生”過程,精彩展現成都漆器最古老的技法之一——“雕花填彩”。
傳承、記憶、創新,無不表達出屬於蜀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和故事。“藝起濯錦——來自熊貓故鄉的技藝”展將在悉尼中國文化中心展出至3月4日,不僅將讓悉尼觀眾近距離感受中國非遺之美,也為疫情之下的澳大利亞朋友和旅澳僑胞帶來中國農歷虎年春節的美好祝福。
為確保觀眾與工作人員健康安全,悉尼中國文化中心根據當地政府的防疫規定,在中心網站刊登詳盡的參觀防疫須知,要求觀眾需接種兩劑以上疫苗,現場張貼帶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提示,免費提供消毒洗手液,每天對中心公共區域進行消毒並使用醫療級空氣淨化器確保展廳空氣流通。

展出場地免費公讓市民參觀。

展出的雲南少數民族服飾。

場內展出的藝術作品。

展品讓外藉朋友加深了解中國藝術。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