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訊】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也是中國「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面對當前全球綠色轉型受到的衝擊,業內看好中國將提供確定性。
在中新社國是直通車4日主辦的「能源中國——全面加速綠色能源轉型推動協調發展」活動上,多位與會專家持上述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並著手削減新能源補貼等,衝擊全球綠色轉型。對此,中國的明確態度是「不能退」。他指出,堅持綠色轉型不動搖,首先是堅守一個基本理念,即綠色轉型是人類社會無法迴避的共同選擇,「這個大的方向不能變,也變不了」。中國的「雙碳」目標明確可信、長期穩定。可信的目標激勵可以有效引導市場參與者的長期預期,讓最有創新活力的民營企業成為主要參與者,激發創新從而快速形成規模經濟。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指出,新能源科技產業革命的「主戰場」在中國。中國依託比較優勢,通過產業化、研發迭代的過程,推動了全球能源轉型成本下降,站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位置。「中國擁抱了這次產業革命,成為這次科技革命的參與者、踐行者。」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製的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創歷史新高,佔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六成以上。業內預計,未來中國新能源裝機還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副秘書長周原冰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電網發展成效顯著,有力支撐了能源清潔綠色轉型。未來5至10年,中國電力需求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預計電源裝機容量將超過50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將超過27億千瓦,甚至有望達到30億千瓦,風光裝機將持續高速增長。標普全球大宗商品電力咨詢總監蘇宇飛認為,依託生態鏈、創新和市場優勢,「中國未來依舊是新能源裝機的核心」。他提到,2024年,中國光伏和儲能裝機量在全球的佔比均為六成左右,到2030年或有所減少,但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作為推動能源轉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儲能發展備受關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表示,過去一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歷史上首次超過抽水蓄能,迎來歷史性時刻,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今年,雖然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影響增加,但中國儲能有望在攻堅克難中繼續高速發展,總體將從規模化發展向全面商業化轉變。綠色低碳領域持續發展,帶來可觀的投資潛力。能源基金會戰略規劃主任傅莎預計,為實現碳中和目標,2025年至2060年間,中國所需投資規模預計將達到19.5至36.2萬億元人民幣。從行業分佈看,電力部門因涵蓋全部可再生能源建設投資規模居首。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克指出,清潔能源投資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十五五」期間,隨著清潔能源產業技術發展、成本下降以及體制機制的進一步捋順,相關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經濟轉型、產業昇級也會產生新的增長動能、帶來新的發展空間,這些都將進一步推動「雙碳」目標實現。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