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香港中小學營辦津貼下學年削一成 教局稱優化資源運用 學界料需開源節流

【本報訊】香港繼資助大學史無前例須向政府「回水」,削資正蔓延至中小學。副教育局長施俊輝昨日會晤學界代表,公布9月新學年起,公營中小學的「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減10%。與會的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稱,以開20多班的中學計,每學年該津貼可達700萬至800萬元,削資或致學校減少70萬至80萬元,對學界一定有影響。

消息人士稱,局方昨亦簡介多項影響中學派班的政策,舉例考慮中學每級須「點算學生人數」(數人頭)、擬調整每班派位人數,並檢視收生不足學校可申請的「救校方案」。

綜合多名學界代表所述,施俊輝昨在會上宣布「為了優化和整合資源運用」,所有公營中小學的「擴大/營辦津貼」(學界統稱EOEBG)總津貼額會減10%,而新學年所有分項津貼不會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着學校根據校本及實際需要靈活用津貼,互補互通,並運用盈餘應付不同開支。

李伊瑩以開24班的資助中學為例,新學年EOEBG削減可達70萬至80萬元,對學界一定有影響。她理解政府正面對財赤,學界可共渡時艱,同時可集思廣益,包括如何善用其他津貼「拉上補下」。另一不願具名的校長說,EOEBG可用作聘請書記等非教學人員、買教材、買支援服務,扣錢對學校影響很大。

有與會辦學團體代表說,隨局方新推不同津貼,不少學校每年用不盡EOEBG,甚至盈餘足以用4至6個月,局方過往曾去信未用盡津貼的學校,提醒規劃財政。該代表預料,學校日後要設法開源節流,例如出租設施「賺錢」,並改為讓學生多參加免費學習活動。

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局方擬削減直資學校約2%資助額。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因離港,昨無出席會議,他引述與會代表稱,直資校被減2%津貼的影響與津校「差無幾」,因直資學校的教師薪酬與其他政府津貼一同發放。他說明白本港經濟狀况,早對削資有心理準備。

消息又稱,中小學及直資學校的「有特殊教育需要(SEN)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門檻將提升,由現時取錄1至9名SEN非華語生可獲10萬元津貼,下學年起「微調」至需至少取錄6個SEN非華語生,津貼額亦會調整。

另有學界消息人士透露,局方擬整合姊妹學校津貼、全方位學習津貼等。

分享 / Share :

[post-views]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