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和集團周四公布2024年度業績,卻未提及備受關注的和記港口出售計劃,引發外界猜測。此前,擬出售港口業務引發風波,涉及地緣政治與國家利益的爭議持續發酵。業績報告中,長和主席李澤鉅在業務展望中僅泛泛表示:「集團業務之經營環境預期將波動不穩且難以預測。」報告未設獨立章節闡述巴拿馬碼頭營運情況,也未回應外界對出售和記港口的質疑。然而,巴基斯坦財政部上月透露,和記港口計劃投資10億美元升級當地港口設施。該國外交部日前進一步確認,和記港口執行董事蔡榮傑率團訪問巴基斯坦,獲副總理兼外長達爾(Ishaq Dar)接見。達爾表達政府全力支持投資計劃,並指示相關部門加快協調落實。
根據長和公布的財務數據,貝萊德等財團擬洽購的和記港口集團業務在2024年表現亮眼,收入約368.03億港元,EBITDA(除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達126.87億港元,按年分別增長11.3%和18.3%。長和披露,集團在24個國家53個港口擁有295個營運泊位權益,泊位數較去年增加2個。展望2025年,長和預計全球航運聯盟調整及地緣政治風險將影響供應鏈穩定,可能為年初業務帶來阻力,但亞洲及中東地區溫和增長、碼頭設施擴建及策略伙伴關係強化,有望改善來年營運業績。然而,出售和記港口的風波未因業績公布而平息。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20日主動發聲,批評此交易可能損害國家利益。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相信長和交易方向難以更改,但對其未事先與北京溝通感到失望。她說:「在香港,難以用法律手段直接干涉,國安法需證明犯罪意圖,證券條例或上市規則也難適用。但長和處理手法令人失望。若美國企業出售戰略資產,會否不通知白宮?若在智利賣礦產而不報備,白宮會如何反應?」她形容,長和此舉雖展現商業能力,但未與中央「有傾有講」殊為可惜。葉劉淑儀透露,長和可能受美國壓力推動交易,但她質疑,若未與中央充分協商,恐引發更大爭議。民建聯周浩鼎則警告,若企業選擇與國家利益背道而馳,恐「背負罵名」,建議三思。工聯會陸頌雄批評,認為商業決定不應考慮政治因素的人「非蠢即壞」。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則指出,某些貿易行為超越單純商業範疇。《大公報》引述多名人大政協人士強調,「商人也要有家國情懷」。針對外界質疑,長和業績報告在「風險因素」一欄重申,港口等資產可能因國家安全考量受政府監管,措辭與去年一致。特首李家超18日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社會高度關注此事件,特區政府將依法依規處理,但未透露具體措施。立法會議員李梓敬指出,香港企業財富積累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美國近年頻繁打壓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若在此時將港口等戰略資產轉讓給美方,等於背離國家利益。他呼籲涉事企業反思交易隱患,避免成為美方遏制中國的棋子。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首席會長王明凡則勉勵香港企業家以家國情懷為指引,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對接國家需求,實現香港與內地的共同繁榮。他說:「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繁榮的秘訣,也是企業家精神的燈塔。」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