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坎培拉訊】研究人員借助碳年代測定法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更精準預測死海古卷年代,獲得重要研究成果。
澳洲天主教大學研究員韋恩稱,此研究或改變對死海古卷歷史的理解,影響對其納入聖經正典過程的思考。
死海古卷是極為關鍵的宗教手稿,不少為現存最古老聖經文本抄本。1946 – 1956年,貝都因牧羊人在約旦河西岸Qumran caves發現它們,該古卷對研究猶太教和基督教歷史意義重大,不過多數古卷未標註創作日期,僅少數有年代信息,確定年代有助於理解猶太教演變及重要文字思想。
為填補死海古卷時間線空白,澳洲研究人員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團隊藉助人工智能、碳年代測定和手寫分析技術展開研究。
研究人員為超100個古卷碎片提出新形成年代,許多比此前認為的更古老。
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雖是考古學常用手段,但易受污染,結果不精確且具破壞性。雖如今少量材料即可碳定年,可死海古卷這類珍貴文物仍需謹慎對待。古文字學通過分析手寫體推斷年代,但存在不準確問題。
在這一最新研究中,團隊對24份古卷樣本進行碳年代測定,將已測年卷軸數字圖像輸入分析手寫體的機器學習模型。模型據此預測了另外135份卷軸年代,且不會破壞卷軸。該AI模型以《創世記》中一位被他們視為「科學英雄」的人物Enoch命名。
以諾預測顯示,許多古卷年代被大家認為的更早,有的早幾十年,有的早幾年。有兩卷可能接近最初撰寫時期。其中一卷含《但以理書》片段的卷軸,碳年代測定顯示其年代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160年之間,比此前估算早達100年。另一卷含《傳道書》文本的卷軸,經鑒定為公元前三世紀產物,此前認為約創作於公元前二世紀中葉。
若這一鑒定準確,這兩片碎片將成為已知最早聖經文本實例。
專家核查發現,AI預測中79%和實際情況相符。
韋恩說,此發現是考古學重大突破,促使重新審視卷軸創作時的社會與歷史背景。
格里菲斯大學考古學家賈蘭多尼說,引入其他技術增強了人工智能可靠性,但模型基於較小樣本量訓練,可能影響可靠性。
現在研究人員計劃將其用於更多死海古卷及其他古代阿拉米語文本。
賈蘭多尼研究澳洲和東南亞的岩畫,她說,這一研究為她提供靈感,值得深入探索。(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