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Labubu盲盒火爆全球讓人上癮  影響可持續性應注意適度

【本報悉尼訊】Labubu是一種精靈般的毛絨玩具,同時也是一個大型鑰匙扣,常被夾在包上,起源於香港,是系列繪本The Monsters中的一位角色。說Labubu供不應求有些輕描淡寫,事實上,在線上,該產品往往在幾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

13歲的露西婭表示,她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它們,網紅們也常推廣帶有品牌標識的Labubu,在終於入手一個時感到開心,但也因沒拿到想要的款式而有些失望。

Labubu是價值數十億元的盲盒行業的一部分,該行業依賴運氣和偶然性。銷售Labubu的中國零售商Pop Mart市值510億元,2024年增長了340%。

盲盒是一種密封包裝商品,內含隨機產品,如玩具、飾品等,被視為低風險、低價值商品,並非新興事物,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日本的「福袋」,20世紀60年代的「扭蛋機」也是其前身。這種隨機性與賭博行為密切相關,消費者可能因追求稀缺性而反復購買。

開箱視頻的流行也在推動收藏品需求,觀看他人開箱能帶來即時滿足感。

18歲的印第安娜和漢娜表示,盲盒的隨機性讓人上癮。

米婭和埃拉通過分享開箱視頻與盲盒社區互動,而漢娜認為拆箱帶來的喜悅與懷舊感密切相關。

米婭說,大量購買產品以增加找到心儀收藏品的機會很容易,某些盲盒的稀缺性,尤其是Labubu,被認為在流行和購買競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品牌會通過限製分銷渠道製造稀缺性,引發消費者的「錯過恐懼症」(FOMO)。

不過,開箱行為對可持續性造成影響,因為層層包裝和塑料製成的收藏品最終可能被填埋。

揚努利斯表示,收藏品帶來慰藉、一絲安全感、一絲奇妙、一絲喜悅,但絕不會帶來長期滿足感或生活中真正有意義的積極影響,人們對收藏品的癡迷並賦予其過高價值,可能會變得有些危險,應把適度放在首位。

米婭和埃拉也認為,擁有一個Labubu就足夠了,分享也很有趣。

2022年,上海出台了針對盲盒潛在賭博危害的指導方針,包括年齡限製、價格上限和限製稀缺性。(美麟)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