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布里斯本訊】阿福德在布里斯本的一所學校學習了一個包容性課程後,不到六周,她就把家縱柏斯安到了布里斯本。
阿福德女士是第三代聾人,她有三個失聰的兒子,他們現就讀於因雙語雙文化課程而受到稱贊的Toowong州立學校。Toowong是昆州唯一一所提供這種模式的小學,這種模式要求學生以兩種語言和文化學習澳洲課程,在某些課程中使用英語和澳洲手語Auslan,而所有學生都學習Auslan。長期以來,失聰兒童的家長一直呼籲在州立中學推行這一項目。一項針對該校家長的調查獲得了60個簽名,支持在一所現有中學開展類似的項目。阿福德女士說,學校的做法對她孩子的教育和福祉產生了重大影響。她說,他們更有動力去上學,每天他們都渴望上學,這是令人驚異的。她的一個兒子將於明年開始上中學,但阿福德說,由於沒有相應的課程,她對兒子感到很大壓力。她說,他不能隨便上一所學校,因為那裡的標準比Toowong州立學校低得多。作為一種臨時解決方案,阿福德沒有讓兒子上主流中學,而是安排兒子接受一對一的教育,老師在核心課程上使用Auslan和英語,在選修課程上接受遠程教育,有合格的口譯員。澳洲廣播公司此前曾報道,由於教室裡缺乏手語翻譯,聾啞和聽力障礙的學生在學校處於不利地位。澳洲聾人協會的臨時首席執行官Shirley Liu說,對聾人和聽力障礙學生的真正雙語和雙文化項目非常有限。該組織認為,主流學校沒有能力為DHH學生提供足夠的支持,尤其是在直接溝通和與文化相關的教學方面。教育廳一位發言人表示,希望所有學校都是歡迎和包容的地方,讓所有年齡和能力的學生都能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這位發言人說,教育廳致力於與Toowong州立學校和家長社區合作,為母語為Auslan的聾啞學生提供初中教育模式。教育廳表示,它正在成立一個專家咨詢小組,為母語為Auslan的聾啞學生考慮最佳教育模式。(意航)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