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澳洲乳製品行業在中國不斷增長且利潤豐厚的市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美國、歐洲和中國之間曠日持久的貿易戰的影響,因為澳洲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為澳洲奶農及乳製品企業提供了進入這個亞洲大國的重要機會。
此外,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採用西式飲食,包括牛奶、優酪乳和奶油等產品,為澳洲奶農及乳製品企業提供了新的出口機會。主要向中國提供乳製品的Peloris Global Sourcing 公司董事總經理維利(Peter Verry )表示,他的公司已經看到這些機會轉化為交易。他說,Peloris 正在與幾家大型中國食品製造商合作,這些製造商正在尋求澳洲和紐西蘭乳製品原料,以提高黃油、鮮奶油和奶油乳酪等核心成分的供應安全。維利表示,Peloris 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向中國出口乳製品和海鮮,其代理的澳洲乳製品生產商包括 Bulla、Bega 和 A2 Milk,目前正在敲定一份每年 3000 噸鮮奶油運往中國的合同,並且還在尋找向這個亞洲國家持續長期供應其他乳製品食品原料。他說,澳洲與其陷入迫在眉睫的貿易戰,反而實際上可以從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受益。他說:「如果中國對歐洲徵收關稅,可能會對乳製品徵收關稅,也可能不是,但就是這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他們(中國)剛剛已經對美國出口的乳製品徵收 10% 的關稅,作為對特朗普提高關稅行為的報復。」「基本上,所有這些事情都在為澳洲創造機會,因為我們在大約 12 年前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大多數進入中國的乳製品實際上根本沒有關稅,或很低關稅,甚至零關稅。」「所以這是一個優勢,以及更快的(澳洲和中國之間)供應鏈,而且質量始終是一個問題,始終是一個因素。澳洲和紐西蘭的產品一直被認為是優質的。」維利表示,目前試圖採購淡奶油的中國客戶目前正在紐西蘭和愛爾蘭採購,並希望從澳洲採購以平衡風險。他說,對中國乳製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產階級對西餐飲食的興起,他們購買牛奶、優酪乳或乳製品蛋糕和其他產品。這種對乳製品的興趣在中國農曆的許多節日期間尤為高漲。「他們的飲食發生了變化。了解中國消費者的文化真的很重要。信不信由你,中國一年有24個節氣,而且它們都與農曆有關。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中秋節,每個節日通常都側重於一種特定的美食。因此,在中秋節,他們有月餅和傳統的月餅,過去是用傳統原料製成的,上面塗有酥油,即澄清的黃油。」「他們沒有拋棄傳統,但他們正在調整自己的品味。中國的星巴克非常大,最近向市場推出了一款霜淇淋月餅。他們實際上是將傳統的節日和習俗與更現代的食材相結合。」「例如,現在的月餅是用鮮奶油而不是酥油製作的。」「中國人正在改變他們的口味。其中一些是接觸西方的生活方式:他們曾在跨國組織工作,見過同事吃什麼,他們嘗試並喜歡它。」他說,對健康的日益關注也有助於乳製品的銷售,牛奶被視為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南平)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