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應邀參與車士活(Chatswood)端午嘉年華文藝匯演,個人獻唱了三首著名歌曲:描寫感恩的英語歌曲《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描述探險美洲大陸的拉丁語歌曲《Conquest Of Paradise》(征服天堂),宣揚俠義的香港電視劇《天龍八部》粵語主題歌《萬水千山縱橫》。
當準備獻唱第三首獨唱歌曲時,負責播出伴奏音樂的工作人員卻播錯了另一首音樂,但自己當時自然反應,竟然也隨着音樂高歌另一首歌。事後更加發現,從過去到今天,自己已經做到無需刻意去背誦歌詞,對熟悉的幾首歌曲瞭如指掌,隨意就可以跟隨音樂演唱,無疑是一大進步。
不少歌星上台假唱
事實上,即使一些著名歌星上台,為了避免失真、失色,不少會進行「假唱」(或稱「咪嘴」),以口型配合播出錄音。而著名的作曲作詞人黃霑有一次上台演唱拿手作品《滄海一聲笑》時,老實說即使自己創作,也會忘記了歌詞,要拿出寫好歌詞的紙條來看!
外行人還很喜歡根據著名歌星的錄音,指手畫腳去批評其他人唱的好不好,不懂得即使著名歌星,也需練習千百遍,錄音千百遍,然後百裏挑一,挑選最好的錄音,才拿出來。這跟現場演唱,不能作一比較。現場演唱只得一次機會,唱錯了就是唱錯了,確實要講真材實料。還要視乎現場的音響器材優劣,音響大小與質量都會影響聲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接到邀請,僅僅是在兩週前的事情。相對於十四年前擔任兩家學校校長,當時突然接獲上層通知安排學生三週後演出,從當年的措手不及,到現在從容不迫、游刃有餘。
拙作多次提過,十四年前接到上層通知演出,表面上雖然有三個星期時間去準備,但實際上因為學生只是每週上課一次,每次有正常的教學計劃不能打亂,每次只可擠出15分鐘至30分鐘時間去安排學生排練,三週加起來大概合共只得45至90分鐘左右。對於訓練學生來說,可謂巧婦難為無米炊,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堅持訓練學生備戰
然而,還真的應該感謝當時上層給予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令我知道平常訓練學生「備戰」的重要性。因此,自從十四年前自己創辦學校開始,就堅持日常訓練學生「備戰」,倚靠平日做好各種訓練,一有需要就可以立即安排學生上場。
今年剛好四月份主辦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接着就是準備參與八月份的全澳中文朗誦比賽,師生鬥志昂揚。兩週時間雖然比三週時間更短,但由於師生早已處於「作戰」狀態,欣然接受邀請,立即編好文藝匯演內容,包括詩歌朗誦、獨唱合唱、大地和風拳等等。
其次,拙作又多次提過,為什麼會從過去的教室,走到今天的舞台?當我在香港就讀小學的時候,由於學術成績全班之冠,獲班主任委任為班長。但學術成績優秀,不等於懂得如何當班長,班長要懂得管理全班。
班主任有一次要暫時離開班房,班房是俗稱,即教室、課室、課堂。當時小學位於深水埗的一座唐樓,兩個班房只是以一面牆分隔,班主任叫我站在兩個班房中間,同時看管兩個班,估計大概六十至八十人左右。但我完全沒管理經驗,站出來傻呆呆的,立即引來兩個班的同學大笑!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大學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大約五年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其後升格為學院)聘請為指導老師。想不到第一次擔任教師,就要面對大學生,向大學生授課。因為心情緊張,第一日上課,從辦公室下樓梯時,肚子就緊張到抽筋,從樓梯倒下來,結果還要學生送我去醫院。
從小學當班長,因不懂應付,被同學嘲笑,到大學任教第一日教大學生,心情緊張倒下被學生送去醫院,兩件事使我感到需要訓練自己,學習如何去面對一大群人,如何可以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如何善於面對各種不同情況?
十多年前開始擔任校長,本來沒準備親自教朗誦及其他表演,也根本沒想過自己可以教授文化藝術。純粹因為自行創辦學校後,原本依賴一家長教學生朗誦,而該家族突然鬧情緒,故意不合作,其後唯有自己親自帶領學生,卻因此重拾、煥發了自己中學時期在香港學過的朗誦技巧、唱歌技巧、武術技巧。
今年年初師生參加東林村農曆新年文藝匯演,一傳媒朋友聽到有中文學校上台表演,就想到是我們中華文化學校,因為在這裏大概只有我們學校每年定期參與多項公開文藝匯演。
端午節紀念屈原(公元前342至前278年),屈原被譽為「愛國詩人」,至今備受華人傳頌。但屈原主張「楚獨」,維護楚國獨立,反對秦國吞併六國。後人紀念屈原,卻鮮有人紀念吞併六國的秦始皇,這又是另一值得探討的歷史!
從過去走到今天,從教室走到舞台,我們在學習中成長!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 松 (Dr LIN Bin JP )
新南威爾斯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