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新光普慶戲院結業與上台經驗分享

香港著名的新光戲院最近結業,吸引不少戲迷前往最後一夜捧場拍照留念。適逢此際,經常抬摃的一老同學發來一短片,是兩名小孩子手拿樂器唱歌,場景並非在舞台上,老同學故意大讚多麼好聽。由於經常自己或帶學生上台表演,老同學看到什麼就每每故意指桑罵槐,胡亂褒貶。
看到老同學轉發的短片,明顯並非舞台上的現場演出,因此立即回應,反問是否知道小孩子的家長拍攝了多少次?有可能是上百次,然後選擇最好的一次放上網,以此去跟現場舞台上的表演去比較,並不恰當,毫不公平。
舞台上的現場表演,只有一次機會,錯了就是錯了,不可以從頭再來一次。由於時常參與地區喜慶活動,曾經帶一群學生上台唱歌,之前花了不少時間練習,學生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仍然可以上得場,充撐一下場面。然而……
小孩子上台缺經驗
我們這些「Small potatoes」小人物,地區喜慶活動主辦當局一般不會安排時間上台彩排,往往是站到台上,才發現什麼情況,真的考驗現場反應能力。這次上台的小孩子五六人,但台上僅得兩三支「咪高峰」(話筒)。
遇到咪高峰少於表演者這種情況,通常有兩種做法應對。一種方法由現場控制音響的工作人員,把台上有限的咪高峰,平均散佈在這群孩子面前,平均收取孩子的歌聲,然後把咪高峰的聲量調高,甚至調到最大音量。
可是,類似的公眾文藝匯演,主辦當局未必花高薪去聘請有經驗的專業音響控制人員,大多是「臨時拉夫」,找一些缺乏經驗的兼職人員去做。在地區喜慶活動中,十次會有九次遇上沒有經驗的音響控制人員,未必懂得根據現場情況去調校音響器材。
遇到這種情況,另一種方法就是由台上的演唱者,把咪高峰拉向自己,五六人中如果能夠當中有人,懂得把有限的兩三支咪高峰拉向自己,起碼也可以收到兩三人的聲音,未至於完全沒有聲音。但對於缺乏現場表演經驗的小孩子來說,又怎能奢望孩子懂得主動伸手去把咪高峰拉向自己呢?
錄音室可錄一百次
小孩子這次上台演出,結果台下觀眾只聽到音樂聲音,聽不到小孩子台上演唱的聲音。現場演出,表演完就要把台讓給下一表演者,不可以從頭再表演一次,這就是舞台現場演出的局限。如果在家中,或者在錄音室、錄影室製作,做得不好,可以從頭再來,錄一百次也可以,然後選擇最好的一次「交貨」。
因此,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現場演出,真的非常考驗演出者的經驗,錯了就是錯了,出錯的時候怎樣去應對,未必人人懂得,需要積累很多經驗教訓。
去年參加東林村青蘋果節文藝演出,獨唱《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分別演出兩場,一場在「韓人街」舞台,一場在「唐人街」舞台。前往「韓人街」舞台時,現場司儀發現前面的表演者演出時間縮短了,要求筆者提前補上。但到了舞台旁邊,司儀又再調整,把原本安排好的東西再次打亂了。
由於與司儀交涉一番,登上舞台聽到音樂響起,自己來不及、想不起開頭的字句!幸好積累了舞台經驗,立即以「啦啦啦」來取代歌詞,到第二段才唱出原本的歌詞,這就是靠多年演出積累下來的現場應對能力。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大部份都不懂。一非常努力用功的女學生,就曾經上台忘記了練好的東西,眼巴巴地看着台下數百名觀眾!變成「啞口無言」!
長江在我窗前流過
談到上台獻藝,還得感謝兩件事情,均發生於十多年前。第一件事情,當年受聘於一學校擔任校長,忽然接獲管理層通知,下令要在三週時間,但實際上加起來其實只有短短一兩個小時,訓練學生上台表演,這真「巧婦難為無米催炊」!自此,吸收教訓,知道平常訓練學生十分重要,日常就要「備戰」。
第二件事情,是初期看到一家長喜歡表演,具有訓練表演能力,因此一度希望依靠那家長幫忙。怎知那家長忽然鬧情緒,發脾氣,不願意合作訓練學生。不過,還得感謝這家長,促使筆者自己親自上馬訓練學生。結果,其他老師發現,為什麼那些冠軍學生都是我親自訓練出來的?!
自己初期還懵然不知,其後冷靜下來思索,才想起自己中學時期在香港已經參加民歌隊唱歌,學彈吉他,彈鋼琴,吹口琴,上台參加文藝匯演!本身第一次參與的公開文藝匯演,就是在香港九龍彌敦道普慶戲院舞台上朗誦嚴陣的《長江在我窗前流過》:「長江在我窗前流過,翻騰着金黃色的濁波。啊!這熱情澎湃的河流……」
普慶戲院是非常有名的一家戲院。香港流行稱呼的戲院,不同於電影院,戲院在當年是真的用來演戲,就是現場的舞台演出,當然也可放電影。早在1902年就開始服務大眾,百年間曾數度重建。1957年12月建成十二層高大樓,戲院重開,放映西片,但也提供舞台場地予各種文藝匯演。
錯也不能從頭再來
自己就在七十年代中學時期,與其他中學生一起,三百人參與接受朗誦訓練,登上普慶戲院的舞台朗誦《長江在我窗前流過》。直至1987年鷹君機構購入普慶戲院,重建為現時的逸東酒店及基座的普慶廣場。
至於最近結束的新光戲院,位於香港島北角英皇道,同樣除了放電影之外,就成為舞台演藝著名場所。新光戲院原址是商務印書館印刷廠香港分廠舊址,1965年開始改建為僑輝大廈以及新光戲院這所具備舞台設施的電影放映院,院內設有大型旋轉舞台和化妝間、新型的放映機、音響及燈光設備,可以容納1709人,於1972年9月16日開幕,今年2025年3月3日結業。
無論九龍的普慶戲院,還是港島的新光戲院,很長一段時間都受到紅色背景影響。當年聽聞著名的東方歌舞團到新光戲院登台演出,自己也慕名而至,特別提前一早到門外排隊購票。
普慶戲院與新光戲院,還有利舞台,這些著名的演藝場地都先後一一結束,成為大眾的歷史記憶。但文藝活動,只是換了不同的形式,在其他不同的地方獻藝。希望大家以欣賞的心情,鼓掌支持台上一分鐘,因為台上的人花了十年功夫。現場演出只一次機會,錯了也不能從頭再來。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 松 (Dr LIN Bin JP )
新南威爾斯大學政治學博士

分享 / Share :

[post-views]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