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訊】中國研究人員的一項前沿新研究,通過深入探索雄性與雌性小鼠在應激調節方面的生物學機製,為理解抑郁症的性別差異提供了更為深入的見解。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NWIPB)表示,這項研究意義重大,它為抑郁症治療中開發性別特異性早期幹預措施提供了堅實的生物學依據。這一發現有望推動抑郁症治療向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該研究由NWIPB的專業研究團隊開展,近期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和《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發表,這兩本期刊在神經科學和生物學領域具有很高的影響力,進一步凸顯了該研究的重要性。
抑郁症的性別差異一直是科學界關註的焦點,但至今仍是一個未得到完全解決的問題。
據NWIPB研究員Bi Hongtao介紹,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了行為學、病理學、多組學等多種先進方法,通過構建慢性應激小鼠模型,從靜態機製和動態過程兩個維度全面探索了雄性與雌性抑郁小鼠的生物學通路。
研究結果顯示,應激對雄性與雌性小鼠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誘導了雌性小鼠的焦慮樣行為和雄性小鼠的抑郁樣行為。
值得註意的是,雌激素代謝失衡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神經遞質水平差異、腸道微生物群紊亂以及腦腸代謝異常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應激行為的性別差異。
與雄性小鼠相比,雌性小鼠具有更高的應激敏感性和較弱的抗逆性。
Bi Hongtao指出,這可能與細菌多樣性差異和雌激素代謝紊亂有關。
該研究為抑郁症的性別特異性幹預提供了多靶點方向,例如調節雌激素代謝通路和精準把握抑郁症恢復的關鍵時期,為未來的抑郁症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