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生吃10万頓飯有人吃出一身病

雖然大家天天吃飯,但在吃飯這件事上,可能很多人都沒吃明白。
第一口飯吃什麼、吃飯要吃多久、吃到幾分飽、晚餐什麼時候吃比較好,你每天的選擇,都會對身體帶來直接的影響。
醫生和研究人員們為了探究這些在日常飲食上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接下來四個實驗告訴你:為什麼有人吃出了一身疾病,有人卻健健康康!
實驗一:第一口吃什麼,差別很大
你一口飯習慣先吃什麼?是肉,是蔬菜,還是白米飯、饅頭?
2020年,新加坡研究人員做了一個“第一口吃什麼對於血糖影響”的主題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臨床營養學》(Clinical Nutrition)上。
第一口吃蔬菜、肉類、主食,還是混著吃,對我們身體血糖、胰島素、飽腹感會有什麼影響呢?
研究人員隨機安排參與實驗人員用5種方式進餐。不過飯菜和熱量都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種進餐方式:先吃菜,10分鐘後吃肉和飯;
第二種進餐方式:先吃肉,10分鐘後吃菜和飯;
第三種進餐方式:按菜、肉、飯的順序進餐,彼此間隔10分鐘;
第四種進餐方式:菜、肉、飯混在一起吃;
第五種進餐方式:先吃飯,10分鐘後再吃菜和肉。
實驗結果發現,差別居然這麼大!
1.餐後血糖:第一種“先吃菜”、第二種“先吃肉”或者第三種按“菜-肉-飯”間隔10分鐘進餐,都能顯著影響餐後血糖,降低餐後血糖最高值,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餐後血糖波動最大的,毫無懸念,是第五種進餐方式“先吃主食”的吃法;而第四種進餐方式,菜、肉、飯一起吃,也就是比較符合我們平常吃飯習慣的吃法,餐後血糖反應第二高。
2. 胰島素變化:第三種進餐方式“菜-肉-飯”按順序彼此間隔10分鐘進餐,胰島素峰值最低、波動最小。
第一種進餐方式,先吃菜,10分鐘後吃肉和飯,這一組峰值也比較低。而先吃肉和先吃飯這兩組,峰值都比較高。看來,先吃蔬菜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幫助很明顯。
3. 飽腹感:第三種進餐方式“菜-肉-飯”的順序進餐,彼此間隔10分鐘,更具有飽腹感。
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是公認的“飽食因子”,它可以延緩胃排空、減少腸蠕動,有利於減肥瘦身,還有降血糖的作用。第三種進餐方式,按“菜-肉-飯”的順序進餐,彼此間隔10分鐘。比起其他進餐方式,更能刺激較多的 GLP-1 釋放,換句說說,就是更具有飽腹感。
4.血糖穩定:先吃蔬菜的2種吃法(第一和第三種進餐方式)比其他3種吃法更有利於血糖穩定。
腸抑胃肽GIP,又名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樣多肽,也有抑制胃酸分泌、胃蠕動和胃排空的作用,能促進餐後胰島素釋放,有利於血糖穩定。先吃蔬菜,GIP出動慢,說明這種吃法非常有效地延緩了胃排空。
總結一下:蔬菜→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吃飯順序,控制餐後血糖的效果的確是最好的;如果無法接受最後吃主食的做法,那麼先吃蔬菜,然後再一口肉一口飯地吃,也足夠好。
最不推薦上來先幾大口米飯(精製主食),沒有或只有很少的蔬菜和蛋白質類食物的吃法。 ①
實驗二:吃一頓飯花多少時間,差別很大
你吃一頓飯需要多長時間? 20分鐘、15分鐘,還是更快一點?
日本有一檔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探討吃飯速度對體重的影響。
首先,讓參與者保持快速吃飯,平均每口食物只咀嚼了4下。整頓飯吃完只花了5分鐘。
這樣一頓飯下來,參與者的血糖值從99毫克/分升急速上升,在60分鐘左右達到頂峰199毫克/分升。
第二天,參與者放慢吃飯速度,進食同樣的食物。每口食物咀嚼28下,一餐飯吃完花費30分鐘。
測量發現,他的血糖值在吃飯時緩慢上升,從吃飯前的99毫克/分升,90分鐘左右達到頂峰129毫克/分升,遠比吃飯快時上升的少。
參與者表示,慢點吃還有一個優點! “我之前吃飯快,需要吃2碗。但是,慢慢吃後,一碗就夠了。”
想要大腦反饋“我吃飽了”的信號給腸胃,起碼需要吃飯開始15分鐘。如果吃的太快,大腦來不及反饋這個信號,就會不停地多吃。慢點吃,只要適當的量,就會有明顯的飽腹感。
參與者放慢進食速度吃飯,10天後,體重降低了2.1千克。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高血壓、內分泌內科市原淳弘教授在節目中解釋,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同時會將多餘的糖分轉化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快速進食會讓體內血糖快速升高,人體會隨之分泌大量胰島素。這部分上升的血糖與胰島素結合會轉化為更多的脂肪,人就更容易發胖。 ②
實驗三:不同的晚餐時間,差別很大!
你的晚飯一般幾點吃? 6點? 7點?還是更晚……
2020年7月《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CEM)上的一項研究,就找了20個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選了20名健康志願者(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平均年齡26歲,平均體重指數23.2,習慣於22:00-01:00就寢,睡眠時間也固定。
兩組人分別在22:00吃晚餐和常規18:00吃晚餐,均給予等熱量飲食。隨後志願者均在23點入睡。
研究發現,相比18:00吃晚餐的志願者,22:00進餐的人群機體血糖水平較高,且其機體消耗的脂肪量也相對較低。且22:00吃晚餐的志願者機體葡萄糖峰值水平會升高大約18%,其整夜燃燒脂肪的量會下降10%。
研究人員解釋,這種影響如果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的身上可能更為明顯,這些人群的新陳代謝本就受到損傷。
這項研究說明了——晚飯變夜宵可引起夜間葡萄糖不耐受,降低脂肪酸氧化和動員,尤其是早睡眠者,長此以往可能會促進肥胖。 ③
實驗四:多吃一口or少吃一口,差別很大!
你平時吃飯,習慣吃到剛剛飽,還是吃到撐?
限制飲食的熱量攝入,到底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為了探究,科學家選擇了與人類近親的恒河猴做了實驗。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W)和國立衰老研究所(NIA)兩家研究機構,在 1980 年代後期開始了漫長的養猴征程,分別於2009年和2012年發布了研究結果。
威斯康星國立靈長類研究中心招募了7至14歲的年輕恒河猴,共76隻猴子。將恒河猴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會逐步減少10-30%的飲食攝入量,可以理解為“七分飽” 。
一般27歲是猴子的高齡了,此時的普通的恒河猴會駝背,臉上的毛髮變得灰白,皮膚下垂。
相比之下,經過熱量限制的同齡恒河猴一身棕色的皮毛,眼睛依然有神。而且,癌症、糖尿病、腦萎縮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都大大降低。 ④⑤
同樣年齡的猴子,左邊的管住了嘴,也顯得更年輕。
另一邊,國立衰老研究所也招募了1至14歲的年輕組恒河猴和16至23歲的老年組恒河猴,涉及121隻猴子,均受到了30%的熱量限制。 ⑥
他們發現,雖然熱量限制不能延長猴子壽命,但是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並延緩衰老相關疾病發生,不過這項研究並未涉及心血管或糖尿病方面。
限制飲食,但不會造成營養不良的前提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發現對生存時間、生存率有著顯著積極影響,但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研究則沒有發現明顯的影響。 ⑦⑧
但總體來說,限制飲食,吃“七分飽”,還是對身體有一定的健康益處的。
所以說,吃這件事上,一點小細節,對健康的影響最終也可以千差萬別!

WeChat 分享:

放慢進食速度吃飯,10天後,體重降低了2.1千克。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