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是亞洲的一個地區,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組成這些國家作為一個群體也被通俗地稱為“-斯坦”,因為在各自的母語和大多數其他語言中,所有國家的名字都以波斯語尾碼“斯坦”(意思是“土地”)結尾。該地區西南與裡海接壤,西北與俄羅斯歐洲部分接壤,東與中國和蒙古接壤,南與阿富汗和伊朗接壤,北與西伯利亞接壤。中亞五國總人口約7600萬。
在前伊斯蘭時代和早期伊斯蘭時代(約1000年及更早),中亞主要由伊朗人居住,還有說東伊朗語的大夏人、粟特人、Chorasmians以及半游牧的Scythians和Dahae。由於突厥人的遷移,中亞也成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斯坦人、韃靼人、土庫曼人、維吾爾人和烏茲別克人的家園;除塔吉克斯坦和講塔吉克語的地區外,突厥語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該地區使用的伊朗語。絲綢之路貿易路線穿過中亞,導致繁榮的貿易城市興起。充當歐洲和遠東之間人員、貨物和思想流動的十字路口。中亞大多數國家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末,中亞被俄羅斯殖民,並被併入俄羅斯帝國,後來併入蘇聯,這導致俄羅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遷移到該地區。今天的中亞是大量歐洲移民後裔的家園,他們大多居住在哈薩克斯坦:700萬俄羅斯人,50萬烏克蘭人和大約17萬德國人在史達林主義時期,蘇聯的朝鮮人被強制驅逐出境導致該地區的朝鮮人人口超過30萬.亞歷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是最早提到中亞是世界上一個獨特地區的地理學家之一。中亞的邊界有多種定義。歷史上,政治、地理和文化一直是中亞學術定義中廣泛使用的兩個重要參數。洪堡的定義包括北緯44.5°至南緯5°之間的所有國家。洪堡提到了這個地區的一些地理特徵,其中包括西部的裡海,北部的阿爾泰山脈和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山脈他沒有為該地區劃定東部邊界。他的遺產仍然可見:以他命名的柏林洪堡大學開設了中亞研究課程.中亞的擴展定義。核心定義包括深綠色的五個後蘇聯國家。阿富汗,中亞最常加入的國家,用綠色表示。有時被認為是中亞部分地區的淺綠色。中亞地區的三套可能的邊界(與南亞和東亞的概念重疊)。俄羅斯文化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術語:Srednyaya Aziya或“中亞”,狹義的定義,只包括那些傳統上非斯拉夫的中亞地區,這些地區被合併在歷史上的俄羅斯境內)和Tsentralnaya Aziya或“中亞”,廣義的定義,包括從未成為歷史上俄羅斯一部分的中亞地區。最有限的定義是蘇聯的官方定義,它將中亞定義為僅由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組成,不包括哈薩克斯坦。1991年蘇聯解體後不久,四個前蘇聯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塔什幹會晤,宣佈中亞的定義應包括哈薩克斯坦以及蘇聯最初包括的四個加盟共和國。從那時起,這就成為對中亞最普遍的定義。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該地區定義為“阿富汗、伊朗東北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蒙古和蘇聯中亞共和國”另一種方法是根據種族來定義區域,特別是東突厥人、東伊朗人或蒙古人居住的地區。這些地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伯利亞南部的突厥地區、五個共和國和阿富汗突厥斯坦。整個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和西部地區以及印度的克什米爾山谷也可能包括在內。西藏人和拉達克人也包括在內。大多數提到的民族被認為是這一廣大地區的“土著”民族。中亞有時被稱為突厥斯坦. 中亞是一個地理變化多樣的地區,包括高山口和山脈(天山),廣闊的沙漠(克孜勒庫姆,塔克拉瑪幹),特別是無樹的草原。中亞廣闊的草原地區與東歐的草原一起被認為是一個同質的地理區域,稱為歐亞草原。中亞的大部分土地要麼太乾燥,要麼太崎嶇,不適合耕種。戈壁沙漠從東經77°的帕米爾高原腳下一直延伸到東經116°-118°的大興安嶺。哈薩克斯坦的歐亞大草原屬於半乾旱大陸性氣候.中亞的地理極端情況如下:世界上最北的沙漠(沙丘),位於蒙古,北緯50°18’。北半球最南端的永久凍土層,位於蒙古額爾登涅索特sum,北緯46°17’。世界上不凍結的沙漠和永久凍土之間的最短距離:770公里。難以接近的歐亞兩極。大多數人靠放牧牲畜為生。工業活動集中在該地區的城市。該地區的主要河流包括阿姆河、錫爾河、額爾齊斯河、哈裡河和穆爾加布河。主要的水體包括鹹海和巴爾喀什湖,它們都是巨大的中亞西部內陸盆地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裡海。近幾十年來,由於灌溉和工業用水,這兩個水體的水量都大大減少了。在乾旱的中亞,水是一種極其寶貴的資源,也可能導致相當重大的國際爭端。中亞的北面是西伯利亞的森林。中亞的北半部(哈薩克斯坦)是歐亞大草原的中部。哈薩克大草原向西與俄羅斯-烏克蘭大草原匯合,向東與准噶爾和蒙古的大草原和沙漠匯合。向南,土地變得越來越乾燥,游牧人口越來越少。南方支持人口密集的地區和城市,只要有灌溉的可能。主要的灌溉區沿著東部山脈,沿著Oxus河和Jaxartes河,沿著靠近波斯邊界的Kopet Dagh河的北側。Kopet Dagh的東部是Merv的重要綠洲,然後是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巴爾赫等一些地方。天山的兩個突出部分沿著東部山脈形成了三個“海灣”。最大的是位於北部的哈薩克斯坦東部,傳統上被稱為Jetysu或Semirechye,其中包含巴爾喀什湖。中部是面積雖小但人口稠密的費爾幹納山谷。南部是巴克特裡亞,後來被稱為吐火斯坦,南部與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脈接壤。錫爾河(Jaxartes)發源於費爾幹納河谷,阿姆河(Oxus)發源於巴克特裡亞。兩者都向西北流入鹹海。在奧克斯河與鹹海的交匯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洲,叫做花剌子模,後來成為希瓦汗國。阿克蘇斯河以北是不太出名但同樣重要的紮拉夫山河,它流經重要的貿易城市博哈拉和撒馬爾罕。另一個大型商業城市是塔什幹,位於費爾幹納谷口西北部。緊靠阿克蘇斯河北部的土地被稱為Transoxiana,也被稱為粟特,特別是當提到統治絲綢之路貿易的粟特商人時。(待續)澳洲旅遊達人”占士邦”,擁有30年以上豐富的帶團經驗,旅遊足迹遍及全球七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全澳各地,精通中英粵及西班牙語,服務澳洲僑界旅遊市場超過20年,曾為香港十大富豪以及中港台一線名星、企業家提供專業接待服務,專長環球高端旅遊訂製策劃。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