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占士邦環球獵奇之旅 – 冷門國家與小眾旅遊(65) Central Asia 中亞五斯坦 (二)

新疆約1759年。來自中國的商隊通常沿著塔里木盆地的北側或南側行進,在喀什噶爾匯合,然後穿過西北的山脈到達費爾幹納或西南到達大夏。絲綢之路的一個小分支在天山以北,經過准噶爾和浙蘇,然後在塔什幹附近轉向西南。游牧民族通常從蒙古出發,經過准噶爾,然後轉向西南,征服定居的土地,或者繼續向西向歐洲遷移。

克孜勒庫姆沙漠或半沙漠位於阿克蘇斯和Jaxartes之間,卡拉庫姆沙漠位於土庫曼斯坦的阿克蘇斯和Kopet Dagh之間。呼羅珊指的是波斯東北部和阿富汗北部。Margiana是Merv附近的地區。烏斯季烏特高原位於鹹海和裡海之間。在西南方,穿過Kopet Dagh,是波斯。波斯和伊斯蘭文明從這裏滲透到中亞,直到俄羅斯征服為止,一直統治著中亞的高雅文化。東南部是通往印度的路線。在早期,佛教向北傳播,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好戰的國王和部落會向東南移動,在印度北部建立他們的統治。大多數游牧征服者是從東北進入的。1800年後,以俄羅斯和蘇聯形式出現的西方文明從西北方向滲透進來。

由於中亞地處內陸,沒有大片水域作為緩衝,除了炎熱、陽光充足的夏季,氣溫波動往往很劇烈。在大多數地區,氣候是乾燥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凉爽到寒冷,偶爾會下雪。在高海拔地區以外,氣候大多為半乾旱到乾旱。在低海拔地區,夏天很熱,陽光燦爛。冬季從地中海穿過該地區的低壓系統偶爾會下雨或下雪。7月至9月的月平均降水量很少,秋季(10月和11月)增加,3月或4月最高,隨後在5月和6月迅速乾燥。風可能很強,有時會產生沙塵暴,尤其是在夏末的9月和10月。體現中亞氣候模式的具體城市包括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幹和撒馬爾罕、土庫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和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別。其中最後一個代表中亞最潮濕的氣候之一,年平均降水量超過560毫米。

截至2022年,儘管中亞的變暖速度快於全球平均水準,並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易受氣候影響的地區之一,但對中亞氣候影響的研究卻很少與西亞一樣,它已經比亞洲其他地區出現了更嚴重的極端高溫。與亞洲其他地區不同,中亞的降雨量減少了,沙塵暴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了(部分原因是土地利用不當)。乾旱已經變得更有可能發生,而且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其可能性預計將繼續增加。到2050年,由於氣候和社會經濟原因,阿姆河流域的人們可能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

為什麼很多國家都以斯坦結尾?

在諸多地名中,最難記的莫過於中亞國家,因為它們的名字長而相似率極高。比如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等等。那麼,為何大多數中亞國家的國名後面都帶上了“斯坦”,它究竟是啥意思?斯坦這個詞,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它的原詞出自波斯語,本義是“地方”和“地區”的意思。波斯帝國輝煌一時,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軍事帝國,它的強大不是靠商業和農業,而是靠征服,由此,他們的版圖越來越大,可跨亞非歐三洲,現如今的諸多地方都印下了波斯軍隊的腳印。由此,亞非歐的某些與波斯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地方繼承了“斯坦”在這個詞,如洛雷斯坦、庫爾德斯坦等。

詞義的變化一般有三種形式,詞義擴大、縮小和轉移,斯坦這個詞在後續的發展過程有了新的引申意義,有了“……國家”的意思,我們如今更為熟知的哈薩克斯坦等詞就是這個引申義。值得一提的是,斯坦有其他意義。有些國家的“斯坦”二字與波斯帝國的淵源並不大,比如說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斯坦”來源於古閃語,閃語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語言的一個直系,彼時,阿拉伯人、以色列人和埃塞俄比亞人也是說古閃語,這裏的“斯坦”並沒有“地區國家”的意義。滄海桑田,巴勒斯坦後面的斯坦已經改頭換面,逐漸演化成如今這個樣子。西元前12、13世紀,有兩批人來到了巴勒斯坦,一批人從埃及入境,一批人從地中海入境,從而出現了“PALASTIM”這個詞,也就是外來者的意思。但經過希臘人、羅馬人和腓力

斯丁人的轉寫,“PALASTIM”變成了“Palestine”,巴勒斯坦這個地名慢慢地占據優勢,逐漸沿用下來。除此之外,阿富汗也應該被叫做“阿富汗斯

坦”,但在翻譯時,後面兩個字往往被省略了,現如今已經成為了約定俗成的說法。有趣的是,波斯帝國把斯坦帶到了其他地方,但他們自己卻叫做伊朗,這個國名是波斯語“Aryan”的英譯,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土地,與斯坦二字沒有聯系。

其實,中國也被叫過“斯坦”,這主要還是與波斯有關。波斯擴張到了亞洲,此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是秦國。隨著秦國國君接二連三的努力,公園前

221年,秦朝終於建立了。此時的波斯卻已經滅亡了,不過它的影響力還在。作為亞洲最強的國家,秦朝對周邊國家形成了很大的震懾力,以至於許多國家都用“秦”來形容中國,秦那斯坦這樣的名字隨之而出。根據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除了秦那斯坦外,外國人還常常用“秦尼

”、“摩秦”等詞來形容中國。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其根源,就像現如今許多家長取名都會有依據一樣,有的取自古詩詞,有的來源於生活。

伊斯蘭教是中亞五國、阿富汗、中國新疆以及巴什科爾托這樣的外圍地區都是最主要的宗教。中亞的大部分穆斯林都屬於遜尼派,但在阿富汗和塔吉克也居住者相當一部分什葉派穆斯林。

瑣羅亞斯德教大約在西元前6世紀中期,瑣羅亞斯德在伊朗高原西北隅開始了其先知的傳道生涯,瑣羅亞斯德教在伊斯蘭化之前是中亞最主要的宗教,至今在中亞仍有重要影響。例如中亞五國都會慶祝的納吾肉孜節最初即是瑣羅亞斯德教的節日。

在伊斯蘭化之前,佛教也在中亞具有很大影響,正是橫穿中亞的絲綢之路把佛教帶到了中國。而在突厥人中間,伊斯蘭化之前都有騰格裡信仰。在西藏、蒙古和拉達克,藏傳佛教占據主要地位。而在西伯利亞南部仍存在著薩滿教。此外,儒家思想則隨著漢族的遷徙而傳播。

景教是基督教進入中亞後形成的一個新的教派,其教義是如今的俄羅斯正教會的主要來源,在哈薩克信徒眾多。在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曾經居住著相當數量的布哈拉猶太人,但隨著蘇聯解體幾乎已經全部移居國外了。(待續)

毗鄰新疆,卻坐擁天山最美景致;純粹如西藏,伸手便可摘雲!

土庫曼斯坦的卡拉庫姆沙漠。

藝術遺址庫爾幹秋別,感受塔吉克斯坦的壯闊與純樸。

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杜尚別,還是中亞古城胡占德。

位於亞洲的中心點的吉爾吉斯斯坦“中亞明珠”。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