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悉尼訊】由於土地成本上漲75%,建築和貿易成本上升,普通購房已經者難以承受新建房屋價格,住房可負擔性受影響,專家呼籲進行稅收改革以使住房更負擔得起。
Ray White對Real Capital Analytics數據分析顯示,過去五年澳洲住宅開發土地成本飆升75%,開發地塊成本中位數從2020年480萬漲至今年850萬,且建築成本高於新冠帶流行前水準,進一步加劇了壓力。Ray White Group首席經濟學家康尼斯比稱,建築成本降至普通購房者買得起新房尚需時日,因土地成本未降,開發商負擔不起建房成本,市場維持穩定。以往經濟衰退利率上升會使開發用地業主降價,但此次許多開發商在利率歷史新低時已建立財務緩衝,更有能力持有土地。在資金緊張時,他們也開始組成合資企業。貸款機構運作方式的改變也幫助開發商保住了資產,銀行還推遲了對陷入困境的開發商的強制出售,並且更有可能提供救助措施,也更好幫助開發商持有資產。與此同時,聯邦政府計畫五年內提供120萬套住房以應對住房可負擔性挑戰。澳住房產業協會(HIA)高級經濟學家德維特也說,貿易成本和地價高昂致建築成本攀升,新建房屋技能工人行業很短缺,建築工人轉投公共基礎設施和房屋翻新等專案。HIA數據顯示,新建住房工人年成本增5%到6%,漲幅遠超大流行前,土地價格處歷史高位且重新加速上漲,昆州、西澳和南澳因人口增長、家庭收入增加及兩次降息,土地需求恢復,但現成待售土地短缺推高了可開發土地價格。Cotality(前CoreLogic)和HIA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土地配套價格達369,530元歷史新高,同比漲8%,但2024年房屋建造數量創歷史新低,僅售出42590塊土地。悉尼、墨爾本等城市填充式開發項目及公寓、townhouse供應不足,ye 加劇住房可負擔性問題。Grattan Institute科茨稱,墨爾本等城市內環和中環郊區住房建造不足致房價難負擔,政府需改革規劃規則在宜居處建房。另外,房價上漲使住房建設生產率下降,2025年房屋建設量將比30年前少10%,需審視稅收設置,重點在印花稅,應用其他稅種替代。康尼斯比說,解決住房建設不足可到海外找技術移民,同時應清掉模組化建築,認識到消費者需改變選擇偏好,不應只偏愛大房子。(王傑)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