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過3年協商,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度大會昨天一致通過具標誌性的《大流行協定》,旨在加強全球對未來疫情的防範、準備及應對工作。
這項協定文本在今年4月達成,目的是藉改善全球對疫情大流行的協調和監測,以及疫苗的獲取,防止未來出現像新冠疫情危機時的混亂應對。當中《大流行協定》呼籲各國採取措施,確保如疫苗等疫情相關的衛生產品在全球快速提高生產,並更公平、及時和可持續地分發。而將生產相關醫藥產品所需的技術和專業知識轉移給發展中國家,一直談判中最棘手的問題,尤其是生產這類產品的富國,拒絕強制轉移有關技術。《大流行協定》要求轉讓應在「雙方同意」的條件下實行,並呼籲採取激勵措施包括融資及法規等相關的優惠條件,促進技術轉移。該協定另一核心是「病原體資料存取獲取與利益共享機制」(PABS),這是個允許與製藥公司快速共享病原體數據新平台,以迅速開發抗疫產品。各國須在2026年5月前釐清PABS的細節。《大流行協定》周一先在世衛一個委員會上,以124票贊成、零票反對下通過,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波蘭和俄羅斯等11國棄權。分享 /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