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港消委會調查:超市漲價食品佔頭5位

【本報訊】消委會昨公布2023年度超市價格調查,檢視去年一籃子共300項貨品,發現有54%貨品加價,總平均售價較前年升1.9%,低於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2.1%的升幅;其中加幅最大的貨品組別為「朱古力/糖果」,達23.7%,消委會分析與去年部分可可豆主要生產國失收有關;其次為升11.7%的「餅乾」及10.6%的「雞蛋」組別。消委會稱,超市貨品整體價格升幅較前一年略收窄,惟個別貨品售價的升幅仍較顯著,建議市民選購產品多格價。

消委會將300項貨品分為13類共54組貨品,涵蓋本港3間大型連鎖超市,包括AEON、百佳和惠康,以及其附屬品牌超市。調查顯示,升幅最大的首5個類別均與「食」有關,其中升幅最大為「糖餅/小食」,升近一成;類別內6組貨品中,有5組價格均較前年上升。「嬰兒食品/奶粉/尿片」類別升幅排第二,其中「嬰兒食品」組別總平均售價連續兩年上升。平均升幅位列第三的是「麵包/蛋糕/麵包醬」類別。

消委會指出,2022年本港面對疫情,有家庭會儲糧,當時「糧油食品」、「罐頭食品」、「急凍食品」3個類別貨品的總平均售價升3.5%至5.4%不等,2023年已轉趨穩定,其中「糧油食品」平均售價跌0.3%,「罐頭食品」跌0.7%。

「糧油食品」類別中,「食油」組別繼2022年上升10.1%之後,去年再升2.5%;7款食油中,有兩款的平均售價升幅頗高,包括「百得利清淡橄欖油」及「獅球嘜初搾橄欖葵花籽油」,分別升29.7%及8.6%。前年底美國、日本等地爆發禽流感,「奶類食品/雞蛋/豆腐」按年升3.4%,該類別下的「雞蛋」組別升幅更達10.6%。

「酒類飲品」連續第二年成為總平均售價跌幅最大的貨品類別,跌1.3%,其中「葡萄酒」組別去年再跌1.9%。

百佳回覆消委會稱,原材料供應短缺是導致部分貨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惡劣天氣及禽流感等因素導致可可豆和雞蛋供應量減少。惠康稱,明白穩定的貨品價格和存貨供應對消費者重要,面對運輸成本及來貨價上漲,公司不斷完善全球採購網絡,由疫情前的26個國家或地區增至54個。AEON表示,以一切全為顧客作為經營出發點,努力以物有所值價格,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

香港供應商協會副主席何文錦向消委會表示,貨品價格上升的主因包括去年受惡劣天氣影響,導致番茄、橙及可可等農產品產量短缺,俄烏戰爭破壞糧食和物資供應,其中葵花籽油大受影響,引致其他類型的食油包括橄欖油價格大幅上漲。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北上消費,也要貨比三家,切勿「貪平」而過度消費,宜看清楚貨品到期日,「食唔晒又係浪費好多食物」。她又提醒超市集團要秉持社會責任和競爭力,小心衡量加價的必要和幅度。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