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環時痛批美對中加徵關稅鬧劇 這次連台詞都對不上

【本報訊】美國拜登政府14日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稅率,環球時報社評痛批對華加徵關稅猶如鬧劇,「這次連台詞都對不上」。但分析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和晶片產品並未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影響有限;但從戰略來說,中美貿易爭端有從「小院高牆」走向「大院圍牆」的態勢,保護主義的「迴旋鏢」必將傷及美國自身。

環球時報社評指出,在上屆政府對華加徵301關稅依然存在的情況下,美方藉所謂複審程序,在此前基礎上繼續對中國輸美產品提高或加徵關稅,是對中國的嚴重挑釁。這種做法違背了拜登「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與習近平達成的重要共識。

社評稱美方以中國「強制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盜竊」為名,加上所謂「產能過剩」來強化加徵高關稅的合理性,都是一戳就破的脆弱謊言,就像是隨手拿起一個劇本張口就來,連台詞都對不上。

社評說,目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數量幾乎為零,新關稅即便真的落地,也不太可能立即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產生影響。拜登政府在這個時間點上作出宣布,不是從真正的經濟考慮出發,更像是在選舉年為了爭取選民搞的政治秀。

美國彭博社指出,美國對中國新能源產品加徵關稅的舉動主要是「象徵性的」,因為美國並不是中國「新三樣」(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及鋰電池)產品主要銷售市場。美國此舉與此前威脅提高自中國進口鋼鋁產品關稅稅率一樣,基本沒有任何作用。

財新網引述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楊建榮分析,中美貿易爭端範圍已經延伸,有從「小院高牆」走向「大院圍牆」的態勢,甚至出現「霸凌性的行政措施」,將來中美間無論法律層面還是經貿實際操作層面,都將面臨更多複雜性。他指出,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行政當局會利用工會組織及勞工權益對中國持續發難。

英國金融時報則說,美國政府在大選前推出此類保護主義措施,目的是讓「搖擺州」工會成員相信民主黨政府會保護就業。

「我們正見證一個曾經創造了現代汽車工業的國家失去勇氣。」彭博社專欄作家戴維·菲克林近日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將性價比高的中國電動汽車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會讓美國汽車產業失去競爭力,讓美國消費者成為最終的輸家。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