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住房壓力增更多和家人同住 租房支出佔比大易影響心理

【本報柏斯訊】在柏斯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26歲的馬迪穿著睡衣坐在院子里,端著一杯熱咖啡。

馬迪最近和伴侶的家人住在一起,雖然她很感激自己有了棲身之所,但情況遠非理想。

她說,儘管每個人都很包容,每個人都充滿愛心和關懷,但會感覺自己正在踩到某人的領地併入侵他們的空間。

马迪说,盡管兩人都有全職收入,但是租房還是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門外,她覺得自己是在乞求房子,感覺自己好像不是個人,不得不把自己像產品一樣賣給房地產經紀人,慢慢的,她開始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

租房被拒的心理創傷不僅會導致情緒低落,而且還會影響自我意識,甚至扭曲對未來的看法。

早在2011年,墨爾本大學的社會流行病學家本特利就對住房危機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調查。

她說,研究發現,當需要開始將收入的30%以上用於住宿時,就更有可能患焦慮和抑郁等疾病,租房者更有可能因住房壓力而產生負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雖然低收入家庭或中等收入家庭面臨的影響更大,但是那些收入不錯的人也會在房地產市場上苦苦掙扎。

本特利說,雖然我們經常聽說年輕一代在住房方面處於特別不利的地位,但50多歲和60多歲的人來也很難找到負擔得起的住宿,其影響可能更為嚴重,這對他們的打擊比年輕人更大,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增加收入或搬到其他地方的能力較弱。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過去20年,住房壓力不斷增加,搬回與家人同住的人也急劇增加。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城市研究中心的昆詹說,居住安全是基石。當付不起不斷上漲的房租時,人們就面臨著尋找負擔得起的新家的不確定性,必須搬離熟悉的覅昂也會帶來心理壓力。

查爾斯特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哈金斯說,當人們感到無法控製自己的生活時,就會導致自我懷疑,即使樂觀的人也是如此。反復的挫折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對租房申請的反復拒絕可能會導致習得性無助,這反過來又會導致抑郁和焦慮,使事情變得更糟。(意航)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